算力把我们的生活彻底改变了
下班高峰的地铁车厢里,年轻人埋头刷着精准推送的短视频,算法仿佛比亲友更懂他们的喜好;
写字楼的会议室里,老板们对着 “2035 年建成智能社会” 的政策文件激烈讨论,黑板上 “数据 = 新油田” 的字样被圈了又圈。当 “2027 年七成人活在 AI 里” 的目标从红头文件走向现实,一个清晰的信号正在释放: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正在经历一场从 “钢筋水泥” 到 “算法算力” 的深刻变革。
十年前,“买房” 是全民共识的财富密码。人们掏空六个钱包,排队抢购期房,坚信 “房子永远涨”。如今曾经的 “香饽饽” 渐渐褪去光环 —— 不是房子不重要了,而是时代的赛道变了。
现在的竞争核心是“吃数据”
你在APP的行为,以及在互联网上的行为,实则都在为 “数据油田” 添砖加瓦。这些无形的数据,比有形的房产更具韧性:房子会折旧、会闲置,数据却能无限复制、持续增值,甚至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突破 7000 亿元,连续多年保持 20% 以上的增速,生成式 AI、行业模型与垂直场景化服务则成为增长最活跃的产业细分领域。
最有意思的是不同行业的 “心态分化”。年轻设计师对着 AI 绘图软件焦虑不已 —— 十秒出十张图,收费只要九块九,仿佛随时会被取代;但从业二十年的老美工却很淡定:“客户说要‘高级感’,AI 知道是莫兰迪色还是新中式?改稿十遍后要的‘再自然一点’,机器能懂背后的人情世故吗?” 这话点出了变革的核心:AI 是工具,不是主宰。就像当年挖掘机取代了锄头,但农民没有消失,只是学会了新的耕种方式。
或许你今天刷的一条 AI 生成的视频、用的一个智能办公软件,明天就可能成为你职业转型的契机。
加杠杆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