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5年上半年国内科学仪器行业有40起融资事件公开披露,与2024年同期几乎持平。本轮投融资热潮不仅集中在“国产替代”与“关键技术突破”,更呈现出向“场景化应用落地”倾斜的新趋势。
2025年已过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仪器行业的融资活动是否显现出回暖势头?
据仪器信息网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国内科学仪器行业有40起融资事件公开披露,整体规模与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半导体专用设备一体化服务商通嘉宏瑞完成B轮近5亿元融资,为期内单笔金额最高的融资。值得一提的是,妙顺生物与楚光三维在半年内分别完成两轮融资,最新一轮均因股权变更而发生。
从地域分布来看,长三角地区占据区域榜首,占比达48.72%,这得益于完善的科研基础、成熟的产业生态和政策资源的集聚优势,使该区域成为科技资本重点布局的首选。同时,从披露出的融资金额来看,千万级以上融资项目共有8家,占已披露融资事件的20.51%;超亿元及以上融资项目则达到17家,占比高达43.59%。而融资轮次以初创和成长期为主,其中早期融资阶段(天使轮、Pre-A/A+/A++轮)11起;中期融资阶段(A/A+/A2/A3轮、preB/B/B+B1轮)21起;中后期融资阶段有(C/C2轮)6起;股权融资仅新通达电子1起,反映出行业正处于技术快速演进与产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
色质谱赛道:国产替代步入突破期
2025年上半年,艾捷博雅、华谱科仪、依利特科技与国科新智等一批色质谱代表性企业相继完成新一轮融资,标志着国产替代正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化”推进。其中,液相色谱头部企业华谱科仪获超亿元融资,重点投向下一代产品研发和全球渠道扩展;依利特科技作为国内首批实现HPLC整机与色谱柱商业化量产的厂商,已在细分市场建立领先优势;艾捷博雅聚焦于多肽、核酸及ADC药物的提取与分离技术,以色谱分离材料和自动化流体控制为双支撑;而国科新智则专注于质谱仪“卡脖子”环节,力图在关键部件和高端整机平台实现突破。
近年来,随着政策鼓励、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以及供应链安全战略的深入推进,国产色质谱厂商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部分企业正朝着高端液质联用系统、定量质谱、便携质谱等细分领域推进,意在打破外资垄断,实现国产质谱“从工具到平台”的跨越。同时,AI算法、数据智能分析与软件平台也逐渐成为产业竞争的“第二战场”,标志着色质谱正在从硬件产品向软硬件融合解决方案转型升级。整体来看,作为分析检测领域的重要设备,色质谱仪器的自主可控对相关产业发展意义重大,投融资市场的逐渐升温,产业链也将加速成熟,这就有望进一步推动各类分析仪器的国产替代进程。
生命科学仪器:稳居融资热度之巅
在所有子行业中,生命科学仪器作为融资“高发地带”,在近两年的融资事件中占据明显主导地位。2025年上半年共有15家企业获得融资,轮次覆盖天使至C+轮,融资金额普遍在数千万元至数亿元区间。项目分布涵盖蛋白组学、细胞分析、实验室自动化、分子诊断等多个高增长赛道,显示出资本对生命科学仪器国产化逻辑的持续看好。以真迈生物为例,其在5月完成C+轮融资,金额达2.8亿元,成为上半年该领域金额最高项目之一;利德健康则以近亿元天使轮融资创下该赛道三年来最大单笔早期融资纪录。融资热潮背后,是企业在核心技术与系统集成能力上的不断提升。从高通量分析到实验室自动化,从空间组学平台到蛋白质探针工具,新技术正在快速渗透传统研发流程,带动整个科研工具行业向系统化、平台化跃迁。
此外,国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国产仪器优先采购制度以及地方政府设立的科研专项基金,也为国产生命科学仪器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市场通道。新兴企业得以在政策引导下从技术验证走向产品化落地,吸引资本长期加码布局。
半导体检测、光学与传感:催生出新增长极
除了传统分析与生命科学仪器,半导体检测、光学测量和传感器系统在本轮融资中亦表现抢眼。统计显示,相关领域合计融资事件超10起。其中,通嘉宏瑞完成5亿元B轮融资,资金将重点用于真空系统解决方案研发、半导体级应用场景拓展及顶尖人才引进,进一步巩固其在国内半导体真空泵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产业趋势层面,半导体检测设备与高端传感技术正进入“需求与技术共振”的窗口期。一方面,芯片国产化、自主制造加速释放对本土检测设备的强需求;另一方面,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与医疗影像等行业,亦持续推动高精度光学测量与集成传感技术的应用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投融资热潮不仅集中在“国产替代”与“关键技术突破”,更呈现出向“场景化应用落地”倾斜的新趋势。相比单一技术创新,具备明确市场场景、可快速形成产业闭环的项目更易获得资本青睐。AI驱动、自动化整合、智能分析等“交叉融合”正在成为产业创新的新引擎,标志着科学仪器行业正逐步告别以硬件为主导的单一链条,迈向软件、数据与服务深度融合的时代。总而言之,2025年上半年,科学仪器行业融资活动虽未出现爆发式增长,但整体热度保持稳定。随着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科学仪器行业有望迎来更加多元化的创新与应用,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和科技创新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转自:仪器信息网
加杠杆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