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刚过,股市的投资者就迎来了央行的一场“大派送”,从流动性到行业再贷款,一系列政策举动让不少人感到,节日的余韵也许还没散,但市场已经开始躁动。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央行、证监会、外汇局三家联合发文支持境外机构开展债券回购业务,4万亿持债的境外机构一下就有了新玩法,市场资金面的稳定性确实是个真实的利好。
更绝的是,央行这次玩起了“精准滴灌”的技术流派,10月9日的1.1万亿元逆回购操作,成了资金市场的“定海神针”,既解决了节后资金紧张,又合理规避了过度灌水。简单来说,这一整套操作像精准输液,既保命又对症下药,直接把资金送到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让乱流、最后变成了一场大笔“雷同式”炒作。资金不空转,这对来说,底盘稳了。
再说说政策的真功夫:这次央行不仅有老牌资金支持,还拿出了5000亿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利率低到令人动心的1.75%,对那些靠技术吃饭的中小企业简直是“神仙红包”;此外,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的到位则直接拉近了地方财政和住房市场的联结。这种一拳打在新兴科技,一拳伸到传统民生的做法,无疑是给科技成长和制造稳健的板块打了强心针。
节后市场哪个板块最有亮点?首先,自然是科技成长的领域。你看5000亿专项资金投下去,明显是把这个板块扶一扶的节奏,尤其是那些盈利数据明显改善的公司。今年AI的开支火速增长,再加上“国产替代”的转型需求,科技领域的逻辑越来越像一本教科书。你再翻半年报,那些电子类企业利润涨得能让股民的心跳都加快。更有意思的是,就在10月,小鹏科技日等活动将落地,人形机器人这种未来感十足的细分领域可能要放“核弹”了,直接炸醒的深度关注。
再来看看有色金属,这个据说“稳得可怕”的板块,9月末直接得到了八部门联手的行业扶持文件,给市场吃了颗定心丸。而国际市场那边,美联储的降息预期也让金属价格回暖的可能性增加,这黑铁黄铜,不单是情怀了,还关乎实实在在的钱景。你拿数据显示,能源材料板块的利润增速从一季度那惨兮兮的负收益爬出来了,Q2已经露出了红润,有色金属的周期修复话题,看来还能热一阵。
最后,我们不能遗漏高端制造这个“稳定输出”的赛道,尤其是汽车和家电领域。两张牌打得很显然,一个是出口贸易的强势增长,另一个是国内消费升级的全面加速。你看汽车出口涨了18%,家电出口涨了15%,内外双重需要搅动下,这些行业的财报上数据都羞答答增亮了。工业母机的持续炒作和技术积累,更是制造板块的另类保证,连接国内政策支持和国际市场复苏,这枚“心脏”不发力都难。
不少投资者问,这些板块就像三条平行线,谁能成“领涨王者”?科技成长刺激大,政策支持猛,有色金属周期坐标清晰,高端制造则偏向稳中有涨,其实各有优势。不过,也要提醒大家警惕那些没有实质业绩支撑、炒概念炒到天上去的公司,三季报或会成为拨开迷雾的一大利器,到时候,泡沫破灭的声音,可不会让人觉得美妙。
再放眼四季度,政策规划季将迎来“十五五”关键议程,政策上必然会继续对科技和内需主导产业发力,加上资金面的逐渐饱满,这些赛道的热度还能保持温度。除此之外,别忘了大金融领域,尽管它看起来四平八稳,却可能随着市场成交量拉升,突然秀出一波走稳的操作。尤其是银行和券商这些靠市场吃饭的板块,有资金支持,就像打了鸡血。消费电子更新周期也有可能炒一波,虽然它的政策扶持稍弱,但AI结合智能硬件的风口,资金不抢没道理。
总之,机会不少,选哪条船可能多看一下自己的风格。毕竟,股市每一笔买入,都决定了你的风险偏好。有的人爱冒险,直接冲科技成长那边;有的人要稳健,偏爱制造板块或者大金融;有的朋友,下手之前,还在纠结哪个星座更旺运呢。
问题是,你准备好认清自己了吗?科技的爆发力、有色的内外涨味、高端制造的双线成长,你的核心逻辑在哪儿?还是你有更熟悉的“私人宝箱”?欢迎来砸场,分享一下你的独门看法!
加杠杆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