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曹腾,字季兴,汉代太监,却不是一般太监。他不靠宫斗升迁,也不靠权谋作乱,凭着做人不犯错、识人有眼光,从宫廷小吏一路干到权倾朝野的大长秋。活着封侯,死后封帝,养的儿子曹嵩成了太尉,孙子曹操更是叱咤风云的三国巨头。一个没有后代的太监,硬是被后世尊成“皇帝之祖”。这段逆袭史,比小说还精彩。
宫里开局,四帝宠臣,一步不差地稳上天宫门一关,命运就不一样。曹腾是平民出身,净身进宫,本是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命运,没想到人一进来就被邓太后看上了。她要给太子找个稳当伺候的人,曹腾被挑中了。
起初也只是黄门小吏,打打下手、送送文书,听话不惹事。可就是这种稳,越看越顺眼,顺帝即位后干脆提拔他做中常侍,紧接着又加大长秋,再后来连“特进”的身份都加上了。
这个“特进”,不是搞笑名号,是实打实的朝廷高等荣誉,平时能直接出入宫禁、参与朝会,是皇帝真正的心腹阶层。
展开剩余89%关键在于,曹腾不是靠抢,也不是靠拉山头。他从不在朝堂争权夺利,别人争得你死我活,他躲得远远的,只在皇帝身边老实干事。这种人最不容易被淘汰,反倒最容易活得久。
从顺帝到冲帝、质帝、桓帝,整整四位皇帝都用他。他没出过一次政治丑闻,没卷入过一次党争,朝臣见了他得敬着,百官提起他都点头。他不是“老好人”,他是“安全人”。
有一次,有个地方官告到宫里,说益州刺史种暠贪污。一般人可能直接就让人查办了,曹腾却翻了一下底稿,拍了板说不查。不是护短,是他知道这事背后有斗争。果然,过了没多久,被举报的种暠不仅没事,反倒因政绩被升职了。
能识人,还能推人。曹腾一手荐举了不少忠正官员,也赢得了清流一派的尊敬。在那个太监普遍被嫌恶的年代,曹腾做到了“无污点、无敌人、无黑料”,简直像是开了挂的NPC。
按理说,一个太监能活成这样,已经是“无敌”。但曹腾的故事还没完。
太监也能传家,养子一路登顶,老曹家从此不一般没有儿子,也得传家。曹腾没亲生子,就从外姓夏侯家收了个养子——曹嵩。这个决定,影响了整个三国史。
起初没人觉得这个养子有什么特别,长得也不威风,说话也不出挑。但架不住老爹是曹腾。宫里人都知道,曹嵩背后是“宦官之王”,升官不快才怪。
曹嵩的仕途比开挂还顺。从司隶校尉做到大司农,再到大鸿胪,最后干脆给扶到三公之一的太尉。别说普通官员了,就连王公贵族都得跟他点头哈腰。
升得快归升得快,曹嵩这人没太大本事,也没搞出什么大政绩。他最大的“贡献”,是生了一个叫曹操的儿子。
这孩子从小聪明,有胆量,还喜欢读书练兵。年轻时跑去洛阳当个小小郎中令,后来当上骑都尉,整天跟士人辩论,混得风生水起。
老百姓不认识曹嵩,但几乎都知道曹操。谁能想到,这个让刘备孙权都头疼的人,是太监养子生出来的孙子。
很多人说曹操是枭雄,这点没错。但少有人注意到,他的背景,起点其实比别人高很多。他父亲是三公,祖父是宦官领袖,家族早就和朝廷连成一片,能在动乱中站稳,根基不是一天两天打下来的。
曹腾没亲生儿子,却培养出一个三代封侯的家族。要不是他早早收养了曹嵩,哪里来的曹操?没有曹操,三国的历史都得改写。
而且曹腾死后,不光儿孙兴旺,连自己也享受了极高待遇。先是被赐谥,随后曹丕称帝,直接追尊他为“魏高皇帝”。历史上能被封为皇帝的太监,只有一个,就是他。
从黄门小吏到祖宗皇帝,曹腾这一路走得格外干净,也格外厉害。他活得谨慎,却给后人留下了最大一笔财富。
太监?没错。他是太监。但这不妨碍他成为三国最牛“祖宗”。
不争权的曹腾,偏被权力推着走宫廷这个地方,从来不是靠勤奋吃饭的地方。想活下来靠聪明,想活得好靠手腕。但想活得久、又能在位三十多年还被后人记住,全靠一个字:稳。
曹腾从不说狠话,也不摆官威。他不结党、不拉派、不插手朝堂吵架。四位皇帝轮流坐,他像一把椅子,谁来都能坐得舒服。
但有意思的是,不管谁上台,第一个提拔的就是他。顺帝当他是老师,冲帝听他话,质帝年龄太小靠他打理宫务,桓帝更直接,一上台就封他为费亭侯。
表面看起来是个不求功名的太监,实则在皇帝心里早就成了“替自己擦屁股”的人。后宫起冲突,找曹腾;宦官闹意见,找曹腾;地方官来告状,还是找曹腾。这个人就像皇帝的应急手套,什么场合都能用。
到了桓帝时期,曹腾算是走上了巅峰。皇帝手里的人事、礼仪、赏赐、政令,只要跟内廷有关,他都能说话。外朝的官再大,也得跟他通个气。他自己没封相,整个宫廷却绕不开他。
而最耐人寻味的是,越是位高权重,他越不爱显摆。他住的宅子不大,车马也没特别奢华。别人家子弟成天在市井抖威风,他家儿孙却被他管得死死的,不许乱说话、不许乱结交、不许抖祖宗。
这样的太监,前无古人。别的宦官忙着升官发财,他忙着避免出名。别的宦官拼命生事,他一心不留污点。连当时弹劾他的御史都查不到实锤,只能写“此人无罪,但恐日久难测”。
一边被弹劾,一边被皇帝信任,这就是曹腾的“反逻辑人生”。别人怕被贬,他怕被捧。别人怕没权,他怕名太大。
宫里不少人说他装。但装也装了四十年,还装到全家升官发财,又装到被追封为皇帝,真要服气。
在东汉那个宦官祸乱天下的年代,他反而成了太监里唯一的“无害典范”。
表面是没野心,实则城府极深。曹腾不靠抢,不靠吓,也不靠拉帮结派,他靠的是“不惹事”和“识人准”。只用一点:稳。
而历史最终给了他极高评价。《后汉书》说他“性温和,待人有礼”。不是说他大义,而是说他没错。太监做到没错,已经很难了。
当别的宦官因为权力腐败被斩首流放时,曹腾活着封侯、死后封帝、儿子成太尉、孙子成魏王。不动声色,活成了整部东汉政坛的“最后赢家”。
死后当皇帝,太监的家族帝国开启曹腾死的时候,没有一丝动荡。没有抄家,没有弹劾,没有诛连。他的丧礼规格极高,桓帝亲自下诏悼念,还赐给其妻吴氏尊号。一个太监死后,竟有皇后配享,这在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
他的墓地建在谯郡祖地,规格比拟诸侯王。可这还不算最夸张的。真正“封神”的时刻发生在他死后七十年。
曹操夺取朝廷实权,自称魏公、魏王,再到曹丕代汉称帝。整个魏国的皇位,全赖曹腾当年打下的根。
没他,没曹嵩。没曹嵩,没曹操。没曹操,也许三国就不是三国。
曹丕称帝之后,为了合法性,为了名正言顺,追封父祖成了标准操作。他把爷爷曹嵩追封为太皇,再往上一层,直接给曹腾上了“魏高皇帝”尊号,把奶奶吴氏封为“高皇后”。
这不是敷衍式追封,这是正儿八经按皇帝待遇来的。庙号、祭祀、陪祀,样样齐全。宗庙里挂上了“魏高皇帝”的神位,一个净身进宫的太监,硬生生成了王朝开国祖宗。
有人说他是运气好,但运气不会持续五十年。有人说他没政绩,那孙子曹操的政绩够大了吧?全是他铺的路。
而且你去看曹操的性格:多疑、果断、果敢、知人善任,跟曹腾有八分相似。这种家风,不是曹嵩教出来的,是从曹腾那一代就种下的。
历史真有意思。你说一个太监没用,结果他儿孙三代称王;你说他不会影响天下,结果他的孙子影响了三国两晋。
到了明清时期,还有学者专门研究曹腾的家族布局,说他是最懂政治边界的太监。他不碰朝堂,不争权力,偏偏在权力中心布了最稳一张网。
东汉灭亡,魏国建立,宦官一词本应成为羞辱。但只要提起曹腾,人们又不得不承认,这个太监,是千古一例。
当别人死后名字都被磨掉时,曹腾的封号写在庙碑上,被后代一遍遍朗读。这是个没有儿子的太监,却用养子开启了三国的新剧本。
结局如此离奇,偏偏全在史书里,没半句虚构。
历史不看身份,看你能留下什么。曹腾留下了一个家族、一个皇帝、一个时代。
这个太监,比太监还“皇”。
发布于:山东省加杠杆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