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全球多艘满载铜矿的散货船正全速冲向美国港口,上演一场与时间的疯狂赛跑。8月1日起,美国将对进口铜加征50%关税,导致纽约铜价连日飙升。对货主而言,提前一天到港意味着数千万美元的利润差——这场“关税倒计时”下的博弈,暴露了国际贸易规则的脆弱性与资本的嗜血本能。
一、一场50%关税引发的“海上狂飙”
特朗普于7月8日突然宣布加征铜关税后,国际铜价应声暴涨。伦敦金属交易所铜期货价格徘徊在每吨9900美元左右,而50%的关税将迫使美国买家为每吨铜额外支付近5000美元。这一政策直接触发全球铜贸易的混乱:
4艘关键货轮紧急改道:澳大利亚的"Kiating"号放弃原定目的地路易斯安那州,转向航程缩短20天的夏威夷;智利出发的"路易丝·奥尔巴赫"号、"BBC挪威"号和"BBC坎帕纳"号则全速驶向佛罗里达。清关生死线:即使船舶在7月31日前靠岸,货主仍需争分夺秒完成海关申报。夏威夷等非传统港口效率存疑,风险陡增。
资本逻辑赤裸裸:一艘载重1.5万吨的货船若提前到港,价差可超7000万美元——足够买下两架波音737客机。
二、谁在幕后操盘“关税套利”?
这场豪赌的玩家并非无名之辈:
大宗商品巨头的“狂欢”:嘉能可、托克等贸易商自今年2月美国调查铜进口起,便向美港口密集囤货。业内透露,其利润规模已达“历史罕见”水平。政策漏洞的精准利用:巨头们正游说美国政府参照2018年钢铝关税案例,对“已离港货物”给予宽限期。若成功,将坐实“用规则漏洞收割暴利”的指控。
讽刺的现实:关税本为保护美国本土产业,却先肥了国际资本。而最终成本将由美国制造业和消费者埋单,推高电子产品、建材价格,加剧通胀。
三、全球贸易链的“多米诺骨牌”
铜矿冲刺仅是冰山一角,更深层危机正在发酵:
供应链信任崩塌:政策朝令夕改迫使企业押注“物流运气”,长期合作契约沦为废纸。资源国反制风险:智利、秘鲁等产铜国可能以限制出口或加征资源税反击,引发全球铜价进一步震荡。中国角色的再审视:作为全球最大铜消费国(占50%),中国未卷入此番混乱。其稳定的进口政策与战略储备机制,正成为对冲国际风险的稳压器。
历史重演? 2018年特朗普钢铝关税导致美国损失19.6万个就业岗位。如今铜关税若落地,或再度印证“保护主义是双刃剑”。
铜船狂飙的背后,是国际规则失序下资本的疯狂避险。当政策沦为投机工具,谁才是真正的赢家?关注@华叔大视界,下一期我们将深挖:美国关税“七伤拳”,如何反噬全球产业链?
#热点新知#
加杠杆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